从文旅看空间
当朝阳升起,李叔同故居纪念馆迎来新的客人,身着华服的表演者奉上一场场国风音乐;当夜幕降临,一场水上大秀点燃杨柳青古镇的夜,花船巡游与两岸灯光秀交相辉映,重现水旱码头的繁荣盛景……
从“清明”到“五一”,文旅市场延续了一季度的良好势头,一轮轮热潮拉满节日氛围。文与旅、产与城、文艺范与烟火气,汇聚成一张“河海津韵”的城市名片,融合出一个催动发展的强劲引擎。
文旅热,背后是产业旺、是经济活。“五一”小长假期间,哪吒小镇又出圈了。第二届陈塘哪吒潜江龙虾美好生活节上,湖北潜江小龙虾、津味儿音乐节、甘肃兰州拉面“牵手”相融,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引燃“消费热力”。从文旅“新市面”看经济持续向好“基本面”,我们能够看到洋溢的活力,看到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的空间,是消费新潜能,“演出经济”“洋楼经济”带来“文旅+”新的增长点;这样的空间,也是产业新风向,文旅产业链条越来越长,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滋养着传统业态和新业态。
从文旅看发展空间,这一逻辑更加清晰:经济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深厚的人文价值。让经济融入人文、让人文浸润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与经济的交融,写就的是一个“大”字。文化具有强关联性,树立大文旅、大商贸、大消费的观念,联动的是产业链条、商业模式及文化价值,撬动的是城市发展大局。沿海河漫步,一桥一景标注津门特色,桥边音乐汇献上浪漫乐章,休闲娱乐一站集成,人文价值和商业逻辑“一体双生”,文旅商贸融合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开拓了消费空间,全方位引发消费溢出效应。加强文旅商贸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都市型、体验式、年轻态、人文韵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这不仅是行业命题,更是全业态参与的系统工程。与体育共舞、与科技共鸣、与商业共荣、与农业共生,这道文化与经济的融合题可以解出更多新答案。
城市的特色和魅力,不仅在好山好水好物里。产业新赛道、消费新蓝海,也蕴藏于创意中。当城市街角化身露天剧场,一场场流动音乐会串联起天津利顺德大饭店、解放北园、泰安道等最美街角,中西合璧的魅力、古典现代的交融让人们转角遇到文韵之美;当海河游船上也能听相声、吃早点,一张船票也有N种打开方式,以创新让文化更充分地融入城市发展的肌理,找准文化与经济、个性化需求与多样化供给之间的契合点,多样化呈现、年轻态植入,文旅产业展现的旺盛生命力,也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竞争力。
河海为纸,文脉为墨,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富矿,也是前行底气。深挖潜力、锻造实力,文化与经济相融合、文化与生活相契合,更精彩的发展故事正在一笔笔书写。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