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青区:政府助企渡难关企业反哺显担当
疫情期间,坐落于西青区精武镇学府工业园区的海澜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因融资问题无法按计划复工复产。西青区相关部门在得知企业需求后,开辟“绿色通道”线上对接指导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饮水思源,企业感念西青区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响应市区两级惠企政策的号召,勇担社会责任,为入驻企业下属的两家园区近130家企业减租降费涉及金额达500多万元,拿出真金白银与区内企业共渡难关,践行企业责任,用心反哺社会。
海澜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位于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学府工业区,经营范围涉及对信息安全产业进行投资;信息安全技术研发、转让、服务;技术开发;房屋租赁等多个领域。疫情期间,因融资需求,企业向西青区不动产登记中心提交了办理两项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申请。但因企业办理过公司名称变更业务,且有三笔抵押涉及的三家金融机构均在外地,疫情防控期间很难实现所有抵押权及时反馈或全部到现场配合办理,因此办理时限很长,导致企业无法顺利拿到抵押贷款。
海澜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孙鹏飞说:“难是难在什么地方,我们这次和金融机构融资,跟北京国际信托有限公司融资,涉及的数额比较大,有几个亿人民币,这笔款主要用于复工复产,买材料、人员工资、复工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还是对企业上下游的产业链带来很大的挫折或者是影响。”
面对这一难题,企业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西青区政务服务办公室,经西青区规划与自然资源局研究,西青区不动产登记中心优化工作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开辟“绿色通道”,到现场指导海澜德科技集团组织填报相关材料,同三家外地金融机构沟通对接,通过视频联系、云签约等方式,将原本需要8个工作日才能完成的三项不动产权登记业务,仅用了3个工作日就全部完成,为企业顺利复工复产,正常运营赢得了时间。
孙鹏飞说:“在这次过程中,在这次疫情大考中,让我真正感觉到西青政府部门作为有力,而且真正做到了企业的服务员,从我内心也认识到,这件事情也让我也体验到我们的党和我们的民营企业的连接和沟通,我没想到会这么快,并且这么高效地解决了问题,让我们感受到,不仅天津的营商环境好,西青的营商环境更好。”
随着天津市、西青区不断推出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西青区成立“132”帮扶小组,解读政策、宣传防疫工作。为支持全区复工复产,减少企业停工损失,西青区精武镇复工复产帮扶小组积极与海澜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沟通,希望能为入驻园区且符合条件的企业减租降费,推动复工复产做出贡献。双方一拍即合,拿出真金白银与区内企业共渡难关。
精武镇复工复产帮扶小组于杰说:“海澜德园区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大多数的中小企业都有房租的难题,那么在发现了这样普遍的问题后,我们第一时间上报精武镇党委,还有我们主管的领导,领导立即行动与海澜德集团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团队成员进行沟通,决定为园区内注册在精武镇的企业减免45天厂房租金。”
据初步统计,此次涉及减免租金金额最多可达到500多万元。行业涉及智能制造、软件研发、大数据、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文化产业以及咨询管理等领域近130家企业。惠及多家中小企业和涉及民生的企业。
天津联物科技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赵文琳介绍说:“海澜德是民营企业,跟我们一样,各自都有各自的困难,所以这次由政府出面与海澜德集团的领导进行协商,给我们这样的福利,还有疫情期间的积极推动,我们公司大概节省七万多元。这笔钱对于我们研发型企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良好的营商环境,更能激发市场活力,释放无穷发展活力,创造更多社会价值。在疫情大考之下,西青区将努力作答。
西青区发改委副主任王玉毅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企业帮扶,一方面以服务月为契机,借助各专项活动,全面摸清阻碍区内企业复工发展的各类问题,并通过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高效加以解决;另一方面,继续做好各类政策的兑现落实,切实让企业得到实惠,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