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西青区气象台07时发布:今天白天多云转晴,东北风到北风34级转45级阵风78,最高气温26℃;今天夜间多云北风到西北风23,最低气温13℃。

西青区“改革创新亮点案例”丨传承传统 焕新非遗,全面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发布日期:2025-02-27 来源:天津西青
字号

传承传统 焕新非遗,全面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

改革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区文旅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通过创新宣传模式、深化文旅融合、拓展传承路径等方式,统筹推进非遗研究、保护、传承和传播工作,全面提升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水平,2024年荣获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

具体举措

注重调查研究,持续夯实基础。西青区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81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市级非遗项目19项。区文旅局持续开展非遗普查工作,深挖细研传统文化资源,通过文字、录音、录像、视频等多种形式对非遗项目进行记录,编辑形成双语版《天津市西青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等保护成果20余部,非遗MV、非遗印象宣传片等42个,今日头条、抖音、微信公众号等新闻媒体浏览量近百万余次。

注重人才培养,确保后继有人。加强传承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教育体系相结合,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努力提升传承人素养,让非遗在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组织开展非遗传承人培训,实施文化人才“蓄水”行动,围绕“杨柳青木版年画”等特色非遗项目,建设特色人才培养基地。借助高校力量,将杨柳青年画纳入天津师范大学课程体系,推动年画学历教育逐步走入正轨。持续推进“非遗进校园”项目和青少年艺术研学活动,累计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500余次,受益师生1.6万人次。

注重宣传推介,擦亮非遗品牌。连续举办五届 “运河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展示系列活动,依托京杭大运河历史资源文脉,邀请大运河流经区域的百余个非遗项目和上千件非遗精品,通过展览、论坛、演出、微型电影等形式集中展示推介,加强运河沿岸文化交流。开办“非遗+文创”文化市集,举办沉浸式“非遗”体验、南北非遗交流与对话、打卡宝藏馆通关大运河等活动,年内吸引游客4.8万人次,带动景区消费110万元,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天津日报等10余家媒体给予高度关注,推动文商旅深度融合。

注重文旅融合,焕发时代活力。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在民俗文化馆打造西青首个非遗展示体验空间,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推动传统技艺、非遗项目与社会接轨。积极引导杨柳青木版年画、杨柳青剪纸、杨柳青风筝等非遗店铺植入古镇景区,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为古镇焕新赋能引流。依托景区、城市书房、大型商业综合体等多层次、多门类场地场所,在春节、元宵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非遗面对面”、“非遗过大年”等系列宣传展示活动。

注重守正创新,丰富传承路径。以文化为符号,以产品为载体,开发年画套色印章、年画卷轴、剪纸小摆台等70余种具有新时代西青特色的非遗文创产品,满足不同游客体验式消费需求。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融合现代技术,探索非遗项目跨界合作新模式,打造“个性化”、“一对一”文创产品,推动非遗项目推陈出新,年画吊钱、“世象新语”杨柳青年画周历签、绒喜花耳饰、胸针、发簪等非遗文创产品深受喜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备案单位: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10001 津ICP备12005437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289号

地址: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府前街2号  邮编: 300380 联系我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27392579  邮箱: xiqingxxgk@126.com

wzalogo_06.png

主办单位: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 版权所有

备案单位: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1201110001 津ICP备12005437号-1

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289号

地址: 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府前街2号

邮编: 300380 联系我们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27392579

邮箱: xiqingxxgk@126.com

wzalogo_0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