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运河誉世界 西青遇上合”专题刊发:六百年运河“新语”:天津西青区积极打造对话桥梁 文化IP全球圈粉
盛夏的西青,活力迸发。天津霍元甲学校学生接连在首届亚洲杯武术套路比赛和全国青年跆拳道锦标赛中夺金;夜幕降临,京杭大运河南运河畔的千年古镇杨柳青流光溢彩,吸引着外国留学生驻足打卡。近年来,西青区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让深厚底蕴焕发时代光彩,成为区域文化交流的亮丽名片。
运河古镇:流淌千年的文明对话
2025年夏至,一场盛大的明制婚礼在杨柳青古镇惊艳上演。身着真红大袖衫、马面裙,头戴凤冠霞帔的新娘,与金花乌纱帽、束带乌靴的新郎,在漕波浮光、青旗摇曳的古街巷陌间缓步而行。这场作为天津时装周场外活动的“穿越600年的对话”,不仅生动诠释了中华传统服饰之美,更将千年古镇杨柳青的魅力,以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方式推向世界舞台。
西青区深挖大运河这一“流动的文化遗产”价值,将杨柳青古镇打造为国际文化交流平台。历史上,这里商贾云集,是南北货物与多元文化的交汇点;如今,古镇魅力历久弥新,持续吸引全球目光。6月20日,“一起看中国—和合之旅天津行”中外媒体参访活动走进杨柳青,来自28个国家的39名外媒记者沉浸于青砖灰瓦间。在杨柳青古镇的意合堂会,太极行云流水的“云手”引发阵阵欢呼,巴基斯坦记者赛义德兴奋地现场学艺,不断赞叹“太奇妙了,中国功夫果然名不虚传!”
不远处的杨柳青剪纸铺,来自汤加的播音员格文·利亚惊叹于传承人郝桂芬化平凡纸张为艺术瑰宝的精湛技艺,迫不及待想要体验一番:“中国的工匠太厉害了,能把一张普通的纸变成这么精美的艺术品。”杨柳青古镇作为文明对话的窗口,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精武文化:以武会友,联结世界
6月底,在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2025新领军者年会文化之夜”的璀璨舞台上,天津霍元甲学校带来的节目《津关擎天》震撼全场。节目融合“精武精神”与津派文化特色,一招一式尽显中华武术的力量与美感,成为以武会友、促进理解的绝佳载体。
位于西青区精武镇的天津霍元甲学校,是精武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的核心基地。“津门大侠”霍元甲的故事早已超越武术本身,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在西青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积极发挥纽带作用,迄今已随各级文化代表团出访全球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并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印度、乌兹别克斯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的武术队建立长期交流训练机制。武术、柔道、桑搏等格斗术在这里交汇,深度的交流对话让“以武止戈、以文化人”的理念深入人心。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那雅是中国文化的“铁粉”,如今作为国家队中文翻译,再次带着队员来到天津霍元甲学校集训,她感慨道:“这里是真正感受霍元甲武术魅力的地方。”精武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杨柳青年画:民俗艺术的国际表达
作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一,杨柳青年画以其鲜艳的色彩、吉祥的寓意和精湛的技艺闻名于世。“莲年有余”“五子登科”等经典主题,传递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共鸣成为跨文化传播的天然优势。
西青区高度重视年画这一非遗瑰宝的国际表达。早在2015年,就组织力量远赴俄罗斯寻访,成功找到3000多幅百年前的杨柳青年画珍品,这些珍品印证了其历史上远播海外的足迹。十年来,政府持续搭建平台,组织来自天津多所高校的20余国留学生及国际网络达人沉浸式体验古镇非遗,通过亲手拓印年画,感受其独特韵味。今年3月份,杨柳青年画惊艳亮相法国卢浮宫,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向全球观众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与创新性。杨柳青木版年画,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不同文明在艺术领域互鉴共融的生动载体。
运河古镇的千年风韵、年画艺术的绚丽色彩、精武精神的刚柔并济——西青区这组鲜明的文化IP,承载着历史的厚重,更焕发着时代的活力。政府搭台、文化唱戏,通过精心策划的国际活动、深入广泛的交流合作,天津市西青区不仅让世界看见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和合共生”的理念,在文明互鉴的壮阔画卷上,奋力书写着合作共赢的新篇章。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