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称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西青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的通知
索 引 号 :111201110001807180/2023-00005 发 布 机 构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
发 文 字 号 :西青政发〔2023〕2号主 题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
成 文 日 期 :发 文 日 期 :
废 止 依 据 :
天津市西青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西青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
现将天津市西青区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西青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青区人民政府
2023年1月1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西青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3年1月7日在西青区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西青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我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更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之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定。
2022年,全区预计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90亿元,同比增长3%,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0亿元,内资到位额216亿元,外资到位额2.23亿美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00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市前列。主要特点是:
(一)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不断提速
制造业强区步伐加快。630家规模工业企业全年预计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4.5%,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占比达到66.8%。车联网、集成电路等5条重点产业链集聚规模工业企业141家,占全区规模工业比重达38.7%,产值增速近20%。加快对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进行更新改造,全年落实市智能制造等政策资金5950万元。坚持梯度培育市场主体,国家级和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12家和92家,新宇彩涂板产品获批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
现代服务业提质扩容。制定《西青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2022—2025年)》,积极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精心组织“乐惠西青”系列促消费活动,拉动销售额30.8亿元,批发零售业与住宿餐饮业预计全年加快回正。王兰庄国际商贸城获批全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并启动首单出口业务。我区成功创建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形成“2+4+N”全域旅游服务体系,推出20余项文旅促消费活动,全年接待游客24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0亿元。
(二)新动能引育步伐加快
创新主体不断增加。预计218家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5.2%;104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占规模工业比重达到33.4%。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6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40家,“雏鹰”、“瞪羚”、领军企业分别达到400家、30家、20家。出台《西青区关于进一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区建设的十五条措施》,进一步健全人才培养、教育、引进、激励全链条体系。推荐1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人荣获“天津市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人获评天津市领军人才。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康婷、中汽数据、见康华美获评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企业自建市级科技研发平台累计达21个。青奥国际中心、“创E+”魔方社区获评市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平台累计达11个。我区41个项目获得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占全市获奖总量的四分之一。新增5家市级技术转移机构,累计达10家。全年完成技术合同交易额88.85亿元,有效发明专利总量达到3856件,累计有效注册商标达到29354件,均位居全市前列。天津师范大学科技园通过市级现场考核。
(三)协同开放水平持续提升
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全年共引进中色创新研究院、国药药材等项目95个。加快南站科技商务区建设,开展“站产城”一体化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启动实施专用通道二期、瑞达路等基础设施工程。持续推进美丽“口子镇”建设,全面实施主干道路综合环境提升、产业园区环境提升等九大工程,树蛙部落萱草花园理想村、水高庄园精品文旅园区开放运营。与河北省霸州市开展跨界河流保护、交界处地面沉降问题整治等联防联治行动。举办“市区往返西青区旅游直通车通车仪式暨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主题宣传推广活动”,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协同水平。
项目推动硕果颇丰。出台招商引资30条支持政策,克服疫情不利影响,积极开展线上招商,举办两次“云签约”活动,签约项目共63个,涵盖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车联网等多个领域。全年共引进各类重点项目49个,计划投资额超过6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8个,中芯国际“大二期”、考泰斯等重点项目顺利落地。重点项目持续发力,全年推出重点项目178个,完成投资额超过350亿元。
(四)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
改革攻坚成效明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借助项目合作带动资本混合,累计成立12家混改企业。深度整合街镇属国有企业,指导各街镇优化“2+N”国资布局结构,实现国有资源有效配置,企业规范运行。“智慧国资”监管平台上线,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部实现集中统一监管。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次办”和“网上办”,实办率均超过99%。在全市率先实现医师护士执业注册许可“掌上办”,累计办理近2000件。打造“行政许可样板间”,以样板化解析、可视化审批帮助12家机构顺利取得许可证。
发展环境优化提升。深入推动“亲商八条”工作举措,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督”、“双向联动”监督模式。持续开展复工复产大走访活动,全区各级领导干部5413人次共走访企业2224家。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天津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第一时间出台我区扎实稳住经济的具体举措,全面落实大规模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租金减免等政策措施,为企业减负资金达到23.7亿元。各驻区银行累计为我区投放中小微企业贷款79.62亿元。组建惠企政策宣讲人才储备库,积极组织政策宣讲、政企政策对接等活动,举办多领域重点企业专场培训会6场,录制政策宣讲小视频7期,惠及区内重点企业1000余家。
(五)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深化
农业经济持续向好。坚决扛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5余万亩,粮食产量达到3.6万吨,新认定“津农精品”企业品牌2个,产品品牌1个。优化农业产业发展布局,获评2022年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着力打造小站稻和高端精品蔬菜(沙窝萝卜)两个农业全产业链。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大美稻香”、“生态六埠”、“水墨高庄”等乡村旅游品牌,美丽乡村采摘一日游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白滩寺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我区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
乡村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深入实施大沙沃村村居改造工程,116套房屋主体竣工。编制完成王稳庄镇大侯庄村等5个村庄规划。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开展人居环境日常巡查290次。巩固拓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化农村集体资产“一网管理”,不断提升农村“三资”管理的规范化水平,9个涉农街镇全部接通“三资平台”